李姐家孩子前几年考上985后,她在朋友圈里被我们公认的会教孩子。我们几个“学弟学妹”遇到养育问题也经常来请教她。
但李姐说,别看她当了一辈子老师,在她家孩子小时候,差点没“教育翻车”。
在我们的印象中,老师就是科班出身,那不就是教孩子的嘛。
李姐说,此‘教’非彼‘教’。
啥?短短五个字,把我们弄懵了。
原来,李姐的意思是,老师学的是教授学生知识、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,主要在引导,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,增长学习能力。
而当褪去老师的角色,转变为孩子的母亲时,教授孩子知识反而是其次。孩子的心理、情绪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成了养育的重点。
孩子小时候,
面对孩子不学习,她也曾焦虑、无奈,控制不住想要发脾气。
展开剩余73%面对孩子不开心,她也曾觉得‘这有啥’结果让孩子更伤心。
后来偶然一次机会,家庭教育的讲座让她意识到‘父母无意识的言语对孩子的伤害’有多大!也是从那时候起,她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,学会和孩子共情,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,学会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孩子。
说到这儿,李姐很感慨,她觉得如果不是自己的改变,孩子可能不会考上985,更不有今天的成就。
李姐说,“你们别不以为意”然后她跟我们分享了一次假期带孩子比赛的经历。
孩子参加的棋类比赛,当时被选出来代表学校参赛,孩子可开心了。为此,他们特意报了一个班,每周学习两次,天天拉着爸爸对弈。
比赛当天,孩子却因紧张失误连连,最后以无缘晋级决赛而画上了句号。
当时李姐看孩子很难过,就过去拍拍他的肩膀,说:“没关系,这次输了不要紧,下次咱们继续努力。”
我们都点头,表示赞同。
结果,李姐说,孩子根本听不进去,哭得更厉害了。
前几天带孩子参加比赛的一位朋友也说,“是啊,我们这样安慰,孩子反而哭得稀里哗啦。”
在《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》中就提到,当孩子难过时,家长的一句“没关系”,看似是安慰,其实并没有安慰到孩子,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不被父母理解。
可大多数家长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,通常会以一句“没关系”开头,“下次继续努力”结束。然后呢,孩子可能会逐渐失去信心,觉得自己怎么也做不好。
其他朋友也纷纷表示,曾有过类似经历,
孩子努力复习一个月,做了好几本习题册,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。他就是这样说的:“没关系,咱下次好好考。”
结果孩子更伤心了,好长时间都没能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。后来真是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孩子才慢慢把成绩追上来。
这是孩子的成长,也是他走的弯路。但如果父母换一个说法,让孩子内心得到安慰,感觉到被父母理解和认同,他可能会更快走出低谷,甚至都不用走弯路。
李姐的一句话,点醒了我们,如果有这样的方法,父母就能在孩子遇到挫折时,给予真正的支持和鼓励,帮助他们建立自信,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这是双赢。
孩子的成长,不仅体现在成绩上,更在于心灵的坚韧、面对困难的勇气、对生活的热爱。而父母的支持和理解、认同与鼓励、陪伴与引导,正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的不断学习和改变,也给与孩子树立了榜样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股票配资平台app,股票如何配资,上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